最新发现:曹公预设的黛玉宝钗结局

——《红楼梦破解与鉴赏》作者交流(三)

读者:哦,听了有点上瘾。方老师,能不能再举个例子?

方:好,我说个过瘾的。不过很难消化。

读者:难啃的骨头?

方:是的,但里面的骨髓是红楼梦的精华,一定要啃。续作描写,黛玉死于宝玉、宝钗大婚当日,而一年后宝玉抛下宝钗出家。你们觉得这个结局如何?

读者:写得很感人。黛玉之死让我痛苦多日,宝钗的结局也让人深深同情。

方:我也认为写得非常出色。续作备受指责,但这个大结局却受到普遍认可。不过,这个结局与曹雪芹的预设却大相径庭!在文本中,曹公预设的黛玉并没有早死,小说临近结束她还活着。

读者:不会吧?方老师,没听说过。

方:是的,我也直到去年才彻底弄明白这预设,我也大为惊愕。而更为颠覆三观的是,曹公预设黛玉宝钗,最后都将有求于贾雨村!

读者:啊,这简直像天方夜谭!

方:确实难以置信。但曹公不是一处暗示,他从第1回就伏脉千里,到60回后越写越明白,他是总体系统、周密设计的。所以我不得不信。

读者:真的?您详细说说。

方:先说黛玉。第5回《终身误》写的是宝玉宝钗婚后的景况。“空对着,山中高士晶莹雪;终不忘,世为仙姝寂寞林。”请看“寂寞林”——黛玉并没有死,只不过活得很寂寞,令宝玉万分牵挂。《枉凝眉》展现的是临近小说结尾。其中“阆苑仙葩”指宝钗,“美玉无瑕”指黛玉。通行的注释有误。她们俩“一个是水中月,一个是镜中花。”瞧,宝玉把黛玉宝钗并举,应该她俩都活着。但此时,三人已天各一方,相互思念。所以临近结束黛玉仍活着。

读者:听你这么一说,黛玉好像真的活着。

方:重审第5回的判词,会更明白。“玉带林中挂”并非指黛玉死了,而是说她与宝玉无缘。“两株枯木”也不等于死,常言枯木逢春。判词把黛玉宝钗合写,不会一个是死人,一个是活人。

6430d3ffba9e9

读者:嗯,有点道理。

方:不仅如此。曹公还预设,黛玉嫁出了贾府。

读者:啊?!

方:63回抽花签,都是抽到者的谶语。黛玉是“莫怨东风当自嗟”,该句出自欧阳修《明妃曲》。汉朝皇帝为和睦匈奴,命王昭君嫁给单于。欧诗紧扣王昭君“远嫁单于国”,突出其“绝色天下无”却落得“飘泊”一生的结局。曹公明显是用昭君来暗寓林黛玉,已有黛玉将嫁出贾府的意思。

暗寓二,70回黛玉柳絮词说,柳絮被风吹离柳树而“漂泊”,谶言她被迫离开贾府。“飘泊亦如人命薄,空缱绻,说风流。”寓她与宝玉空恋一场。“叹今生谁舍谁收?嫁与东风春不管,凭尔去,忍淹留。”几乎就是欧阳修“飘泊落谁家。红颜胜人多薄命,莫怨东风当自嗟”的翻版。尤其“嫁与东风春不管”这“嫁”字,表明:黛玉是嫁出贾府的,此后贾府对她“不管”,她在外“淹留”余生。

暗寓三,黛玉自己也有预感。她后期的诗歌透露出她这层隐忧。64回《五美吟》不但咏史,更流露她对后事的深忧。须知,黛玉已经15岁左右,该婚嫁了。“一代倾城逐浪花,吴宫空自忆儿家”,咏西施被用作政治工具而从吴国送去越国,她消失后,吴宫中的人即使想起她已是枉然。咏虞姬,随爱人项羽被汉军包围,四面楚歌,“饮剑何如楚帐中”,宁同爱人饮剑自尽。咏王昭君“绝艳惊人出汉宫,红颜命薄古今同”,非但与前一回“莫怨东风当自嗟”呼应,更是感叹“古今同”,可见她的隐忧。咏绿珠,“都缘顽福前生造,更有同归慰寂寥”,即使跳楼而死,但与石崇在阴间也可相慰。咏红拂慧眼识得英雄杨素,“岂得羁縻女丈夫”,红拂赫然与杨素私奔。综上,诗为心声,黛玉在思考自己命运的种种可能,她的思绪已经飞出贾府,而并不像续作描写的,眼睛只盯住贾母、王夫人等。她感觉自己前途不妙。

暗寓四,62回黛玉口吟酒令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风急江天过雁哀,却是一只折足雁,叫的人九回肠。”这幅场景开阔的画,突出一只断足的大雁,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“叫的人九回肠”。黛玉脱口而出的,不是眼前大观园内美好气象,而是野外受伤大雁的哀鸣。这是她忧虑心理的映射。

暗寓五,70回黛玉写了《桃花行》。此诗比从前的《葬花吟》《秋窗风雨夕》更其悲哀,连期望和怨愤都不再有,一片绝望,令宝玉看了眼泪直流。《桃花行》与柳絮词出现在同一回,表明黛玉自觉的忧虑,与不自知的谶语,高度统一。

读者:啊,太可怕了,这一切!

方:更可怕的还在后面。现在说说宝钗。

宝钗63回抽得花签“任是无情也动人”,此语出自唐朝罗隐《牡丹花》:“似共东风别有因,绛罗高卷不胜春。若教解语应倾国,任是无情亦动人。芍药与君为近侍,芙蓉何处避芳尘。可怜韩令功成后,辜负秾华过此身。”前三联极写牡丹的美丽和高贵,尾联急转:“可怜韩令功成后,辜负秾华过此身”。韩令,韩弘,他因功入朝为中书令,当时长安盛行赏牡丹,他却把居所的牡丹全部砍掉,令美艳花朵遭“辜负”。曹公以此诗暗寓:年轻高雅的宝钗将像“秾华”的牡丹一样突遭不幸。

再看,花签注文,主人可命人作诗唱歌,宝钗笑道:“芳官唱一支我们听罢。”芳官唱了,大家侧耳倾听。但是,宝玉却完全走神!“宝玉却只管拿着那签,口内颠来倒去念‘任是无情也动人’,听了这曲子,眼看着芳官不语。湘云忙一手夺了,掷于宝钗。”宝玉很少这样扫众人兴致,这样失态。曹公这意味深长的一笔,暗示“任是无情也动人”似乎勾起宝玉对太虚幻境薄命司的模糊记忆,可能还联想到“可怜韩令功成后,辜负秾华过此身”。他感觉气氛不祥,便罕见的阻断了众人抽花签游戏。

可知,宝钗也将遭厄运。但是,70回宝钗的柳絮词又暗寓转机。“好风频借力,送我上青云。”——这是否暗示,宝钗将得到某种助力而改变命运?

读者:方老师,听不明白,宝钗怎么改变命运?

方:现在,回看曹公最重要的谶语,它至今未被人们识破。第1 回贾雨村吟诗:“玉在椟中求善价,钗于奁内待时飞。”各种注解都说这是贾雨村期盼发达。我直到去年才弄明白,“玉”是指黛玉 ,“钗”指宝钗。“善价”,好心的贾雨村,古文 “賈”与“價”可通用,“價”指贾雨村,同样“时飞”是他的表字。两句暗寓黛玉宝钗都将有求于贾雨村。这应该是贾府被抄后的情形。这个谶语极重要,它颠覆了我们对黛玉宝钗结局、以至全书的认知;也透露曹公设计最后的大情节,是在贾府以外的天地展开,比续作所展现的舞台开阔得多。

这个话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,在我新书《红楼梦破解与鉴赏》中有详细论证和描述。

(待续)
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www.zeningx.com/684.html

(0)
上一篇 2023年 4月 7日 上午10:10
下一篇 2023年 4月 14日 上午9:58

相关推荐

  • 推动家风文化传承创新,大鹏教育获主流媒体集中点赞

    推动家风文化传承创新,大鹏教育获主流媒体集中点赞 近日,一篇题为《大鹏教育:以新时代语境推动家风建设》的文章受到了光明网、环球网、北京日报、新浪、搜狐等多家央媒及主流媒体的报道转载…

    2022年 9月 27日
  • 有趣且神秘的兽面玉琮砚 弄潮儿们快来看

    “数字文创”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最关注的潮流之一,当一件艺术作品成为数字藏品,它便获得了无法篡改的独特编码,如此有趣且神秘的文创,弄潮儿们确定不想拥有吗? 玉琮砚 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…

    2023年 3月 24日
  • 学问藏在自然里

    学问藏在自然里 学问藏在自然里,藏在那雄伟壮丽的山川中,藏在那波涛汹涌的江河里;藏在那青葱广袤的 树林中,藏在古人赠予它们的诗句中。 学问藏在自然里,山川可见。神州大地 万山矗立,…

    文化 2022年 12月 27日
  • 城市转型该给传统工艺美术留下哪些空间

    常野、男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学者、中国开发区协会绿色发展委员会委员、中国民间工艺品贸易促进会会员、福建省华鼎工艺品开发公司创始人、北京阜新企业家商会理事。从事民族民间工艺美术行业…

    2024年 6月 1日
  • 1:1真实还原,如视如何让文化遗产“活”起来?

    一座坐西朝东的仿古中式庭院中,松柏掩映,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射着三间红墙灰瓦的故居,也投射在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李大钊烈士碑文上,沿着碑文向故居走去,地面的方碑上还记载着李大钊同志的革…

    2023年 6月 25日
  • 宿迁市博物馆开展七彩夏日—古风绘团扇活动

    为增强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,丰富暑期生活,8月26日上午,市博物馆开展了“秋意微凉”古风绘团扇活动,共有20名小朋友报名参加。 活动中,工作人员向大家讲述了团扇的发展历史和中…

    2022年 8月 27日
  • 穿越千年与孔子畅谈数字藏品

    栩栩如生的孔子圣像、匠心独具的雕刻技艺、几近真实的色彩调配….近日,河北长城新媒体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数字文创产品《孔子》圣像数字藏品,该藏品系古今合璧的“混血儿”…

    2023年 3月 24日
  • 古老非遗如何绽放迷人光彩?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有答案

    一片片脱落的白桦树皮,经过剪、刻、雕、烫等多道工序后,变身清新且时尚的装饰画,带动周边村民年人均增收近万元;一件件色彩艳丽、制作精美的苗绣,让很多苗家妈妈实现了“守着娃,绣着花,养…

    2022年 8月 27日
  • “盛世中华声悦神州”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

    “盛世中华声悦神州”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7月15日,“盛世中华声悦神州”系列活动在北京启动,本次活动由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发起,联合全国各省市相关组织共同主办,由中世(…

    2022年 9月 27日
  • 邓超予专访:从歌中来,到诗中去 点燃文化自信的星星之火

    今年以来,“文化入侵”这个名词开始频繁在网络上出现。与之相随的事件接踵而至,如:“人教版毒教材”、“夏日祭全国巡展活动”、“迪奥文化抄袭我国传统服饰马面裙”等等,数不胜数,引起全国…

    2022年 8月 30日